图册 视频
简介

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人们将原产美洲的橡胶树移植到其他热带地区,目的是为获取它们身上的胶汁,进而产生各类橡胶产品。橡胶树一生都被人类榨取血液和乳汁,堪称“树中慈母”。正是这一棵棵“任劳任怨”的树木,构成了海南岛近800万亩的橡胶林。橡胶树的栽种很有规律,无论横、竖、斜,都能连成一条直线,而且每棵树的间距是相同的,看起来就像一队整齐的士兵。每天凌晨三四点,农场的胶工就开始操纵一把把三棱形胶刀,在树木的肚皮上斜着划出一条弧线,伤口中马上就会流出乳白色的胶汁。这牛奶一样的液体顺着弧线流下去,沿着铁片滴落在准备好的胶碗中。太阳出来之前,胶工们就会提着胶桶来收胶。收胶之后,还要经过胶乳净化、胶乳凝固、压薄压绉、造粒、干燥、出胶、称重、压包、打包、堆放入库等十多个环节,橡胶加工的全部流程才算完成。

(文字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

种植技术

然而,海南岛“橡胶王国”的地位并非自然天成。出产天然橡胶的橡胶树学名叫巴西橡胶树,是一种神奇的热带落叶乔木,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地理大发现之前,当地印第安人发现,橡胶树被利器划过时,会有一股乳白色液体流出,液体凝固后可以防水、耐腐,且有弹力。后来,橡胶树种被哥伦布等人带回欧洲,后来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欧洲人又将橡胶树大面积移植到现在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地。1949年,在马来亚打拼多年的雷贤钟,决定回海南发展橡胶业。他先于1953年到海南考察,确定将崖县(今三亚)藤桥一带作为垦殖地,并投资设立“侨福垦殖公司”,次年又重返马来亚物色优良品种。在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情况下,雷贤钟携一家老小和十几个木箱,将100多斤胶籽、300多株芽接桩和200多米长的芽条带回海南。至20世纪80年代,海南垦区采用雷贤钟引进良种的橡胶林面积达到200多万亩。颇有意思的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仍旧认为:“橡胶树仅仅生长在界限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赤道南北纬17度以内。”60多年过去了,橡胶树早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的北纬18至24度地区生根、发芽,并繁衍了大规模的橡胶林。其中,海南岛是我国最适宜橡胶繁育的地方。

(文字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

价值

橡胶树,又名三叶橡胶树、巴西橡胶树,大戟科,橡胶树属,拉丁文名为Hevea brasiliensis。橡胶树为落叶乔木,成熟后高达30米,其丰富的胶汁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指状复叶有小叶三片,叶柄长约15厘米;花序腋生,呈圆锥状,长约16厘米,有雄花、雌花之分,花期为5—6月;蒴果为椭圆状,有三道纵沟,外果皮薄,内果皮厚。我国橡胶树主要产自海南、云南。从橡皮、气球、胶带、雨靴、高压锅等日用品,到工厂的机床、汽车、飞机、轮船、宇宙飞船上的零部件。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天然橡胶的影子处处可见。橡胶树开的花不漂亮,颜色也不好看,很少有人驻足观看,但花落后结出的圆形果实可以拿在手上当球玩。橡胶果晒干后,家人常常把它们当柴禾烧火,它们还是制作肥皂的原料。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大约三十多年,断胶后的树木可以用来搭桥、建房、造纸。橡胶树的一生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橡胶树,年轻时被刀刀切割,被摧残得遍体鳞伤;年老时,树干还要被砍掉、被燃烧,继续发挥余热。

(文字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简介
  • 种植技术
  • 价值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新手机号,需要先进行读者证/统一账号绑定才可登录哦~
完善信息,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
绑定成功

获得 2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