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蒂瓦坎古城包括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库库尔坎神庙(羽蛇神庙)和纵贯南北的“黄泉大道”。
高大的太阳金字塔位于死亡大道的东侧。在太阳金字塔旁屹立着月亮金字塔,城堡后面有羽蛇神庙。从月亮金字塔顶向南望去,笔直宽阔的死亡大道通向远处。
月亮广场以西是古城最豪华的"蝴蝶宫"。
黄泉大道
黄泉大道纵贯古城南北,长约3公里,宽40米,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设计巧妙,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大道东侧是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为四边形,逐层向上收缩,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共有5层,其上建有太阳庙。它的体积要比举世闻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人们认为它们存在着一些联系。在大道北端是月亮金字塔,它比太阳金字塔晚建了150年,高46米,它前面的月亮广场是当时宗教仪式的举行场所。
月亮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位于墨西哥,坐落在特奥蒂瓦坎古城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
月亮金字塔位于古城的最北端,高度低于太阳金字塔,顶部已经坍塌。月亮金字塔比太阳金字塔晚建成150年,规模也不及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高46米,由于建在比太阳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两塔顶端的高度处同一水平。塔的正面,阶梯陡峻,从底下向顶端仰望,塔顶高耸人云;从顶部往下俯瞰,视野广阔。由于阶梯已经修复,一般游客都喜欢从这里登高。同太阳金字塔一样,月亮金字塔内也有好几层结构,属于不同时期的建筑。月亮金字塔下是月亮广场。广场从南到北共204.5米,由东往西137米。月亮广场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特奥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月亮广场的建筑讲究对称,给人宽广宏伟的感觉。
月亮金字塔从特奥瓦坎的遗址中可看到它精湛的壁画、雕刻和彩绘陶器,这是古印第安文化的瑰宝。在“农业神庙”的残壁上描绘着盛大的宗教祭祀的情景,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排列成7行,人物口中吐出花纹,据历史学家说,这可能是托尔蒂克人的象形文字符号,发掘出水神石雕像栩栩如生。它们用几块巨石精心拼砌。水神头戴冠冕,两耳佩带耳环,面容严肃端庄,两目平视,身体粗壮,衣袍上雕刻着几何图案,出土三足鼎立的彩绘陶罐类似中国古代的陶罐。 公元650年至700年间,特奥蒂瓦埃遭到外族入侵,原有古城建筑几乎毁坏殆尽,人们只得遗弃了这座“诸神之都”。能看到的许多建筑物,都是经过后来整修过的。
太阳金字塔
与墨西哥的月亮金字塔相对应的有墨西哥的太阳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是举行宗教仪式的祭坛。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它建筑宏伟,呈梯形,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达顶端。塔的基址长225米,宽222米,塔高66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体相等,基本上是正方形,而且也正好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的四面,也都是呈“金”字的等边三角形,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也等于圆周与半径之比。内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从下到上各台阶外表都镶嵌着巨大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缘阶而上达塔顶是一座太阳神庙,现已被毁,据18世纪西班牙历史学家考证说,当初这座庙金碧辉煌,高大的太阳神像站立在神坛中央,面对东方,端庄严肃,胸前佩带着无数金银、宝石的饰物,当阳光射入庙堂时,周身闪射着耀眼的光芒,使人肃然起敬,当年就在这里杀人以祭祀太阳神。
其天文方位使人惊骇: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边墙上的气流通道,可以直射到长眠于上层厅堂中的死者的头部;而北极星的光线,经过北边墙上的气流通道,可以直射到下层厅堂。建塔技术的高超也是惊人的,由下而上层层堆叠而又逐渐缩小,就像一个玲珑精致而又硕大无比的坐日蛋糕。九层塔座的阶梯又分为18个部分。这又正好是玛雅历一年的月数。
玛雅人崇信太阳神,他们认为库库尔坎(即带羽毛的蛇)是太阳神的化身。他们在库库尔坎神庙朝北的台阶上,精心雕刻了一条带羽毛的蛇,蛇头张口吐舌,形象逼真,蛇身却藏在阶梯的断面上,只有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下午,太阳冉冉西坠,北墙的光照部分,棱角渐次分明,那些笔直的线条也从上到下,交成了波浪形,仿佛一条飞动的巨蟒自天而降,逶迤游走,似飞似腾,这情景往往使玛雅人激动得如痴如狂。类似的奇观还出现在南美丛林。这种融天文知识、物理知识、建筑知识于一体所造成的艺术幻觉,即使用现代水平来仿制,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家试图探测这些金字塔的内部结构,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用同一设备,对金字塔内的同一部位进行X射线探测,得到的图形竟无一相同。 在太阳金字塔旁屹立着月亮金字塔,它坐落在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它的建筑风格和太阳金字塔一样,只是规模较小,比太阳金字塔晚200年建成。它坐北朝南,址长150米,宽120米,塔高46米,也分5层,外部叠砌的石块上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壁画,塔前的宽阔广场可容纳上万人。逝者大街长约2.5公里,宽达40米,它的南端通往长方形城堡遗址。城堡后面有羽蛇神庙,古印第安人称它为克祭尔夸特神庙。临行前他发誓要返回故土。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竟假借这个神话把他们对墨西哥的侵占说成是克祭尔夸特返归故土。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造型为四边形层叠平台,每层向上收缩,当神殿和祭坛之用。祭司在塔顶祭祖太阳神、雨神和战神。另外,这里还举行牺牲仪式,祭司把活人绑在"牺牲石"上,剖胸取心奉献给太阳。
全盛时期的特奥带瓦坎是阿兹特克人的圣地1971年在太阳金字塔的考古挖掘证实了这个观点。人们在金字塔的中心发现了放有祭品的洞穴。
羽蛇庙
沿黄泉大道南行,大道的另一端终点是古城第三座纪念性大建筑物——城堡。城堡内有神庙、住宅、凹陷的广场及其周围的15座金字塔式平台,显然是个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著名的“奎扎科特尔神庙”就坐落在广场中心。
其实,所谓的奎扎科特尔神庙,是后来的考古学家给这座建筑取的名字。奎扎科特尔即阿兹特克语中的“羽蛇之神”,而这座建筑物最为鲜明的特征是西面墙上的羽蛇头像,为了突出这些羽蛇头像,就给它起名为“奎扎科特尔神庙”。
羽蛇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话动物,因为身体是蛇,但长着克沙尔鸟羽毛而得名。但在印第安人的古代传说中,奎扎科特尔又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太空的神灵,据说他身穿白袍,长着长胡子,降临在特奥蒂瓦坎,向人们传授各种知识和律法。他教会人们这些知识之后,就乘上一只飞船,返回神秘的星空去了。印第安人相信,将来他还会重新回来。
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整个城市的建立,可能是为了赞美羽蛇神创造一个使天地联系更密切的新世界。根据阿兹特克人的纳瓦特尔文字记载,羽蛇神的原文由两个词拼合而成。一个是鸟名,表示上天和精神活力,一个本义是蛇,表示大地和物质力量。羽蛇神是一个代表宇宙的创造,说明天地交汇、精神与物质融合的象征。
人们猜测,正如当初的阿兹特克人把这座古城命名为“特奥蒂瓦坎”(众神建造的城市)想法一样,阿兹特克人也许相信,那些建筑特奥蒂瓦坎的人以及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在宇宙间的明确任务、自己的来源以及死后升天的命运。
羽蛇神庙是城堡内最雄伟壮观的建筑,可是它早已倒塌,只剩下神庙的底座——一座六层造型优美的棱锥形建筑,但仅仅这一个底座的豪华精美和雍容华贵就已使专家们惊叹不已。它的每一层都有众多的羽蛇头像和雨神头像石雕间隔排列。蛇身是浅浮雕,蜿蜒在石板上。雕刻风格粗犷,形象栩栩如生,其工艺的精致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一样,使人无法相信这是些仅仅靠使用石制工具加工的产品。庙基上还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怪异的象形文字,但至今学者们仍然无法译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义。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羽蛇神庙是座单纯的宗教建筑。然而,20世纪80年代对这座建筑物的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的想法。有人认为,它也许是特奥蒂瓦坎的强大军事力量的祭祀中心。
当时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在对其多次发掘时发现,建筑物的下方和前面有墓坑,这些墓坑里共葬有100多人。这些人好像为了献祭活动而死的,死者都穿着相似的士兵服装,尸体被堆在多个墓穴里,扭曲着身体,双手被捆绑在身后,其中有的佩戴一串串类似人牙的贝壳项链,其后腰处则有用黄铁矿石装饰的圆石板。人们发现,几个世纪之后的阿兹特克士兵们也佩戴这种用黄铁矿石装饰的圆石板。
蝴蝶宫
月亮广场以西,耸立着古城最豪华的建筑——“蝴蝶宫”,此宫从前是祭师的住所。宫殿里的壁画完整无损保持着原来的鲜艳色彩。中央大厅的圆柱上刻着蝶翅鸟身的浮雕。两边圆柱上雕刻着一只美丽飞鸟,双翅齐展,仿佛迎面飞来。蝴蝶宫的住房结构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特奥蒂瓦坎城的建筑特点:每幢房子都是四方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
蝴蝶宫下面,挖掘出了另一座宙宇,是迄今发现的特奥蒂瓦坎城最古老的建筑,称为“羽螺庙”,其墙上画有许多用美丽羽毛装饰的海螺。在离羽螺庙不远的地方,是“美洲豹宫”,它的门口墙上画着两只蹲在地上的美洲豹。美洲豹头饰羽毛,虎视眈眈,前爪握着一只海螺,在嘴边吹奏。
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的正统艺术,除了发挥装饰功用以外,同时还想要表达出一套有关宇宙创造的宗教信仰来。很可惜,现代学者还无法译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义,所以,对在古城中发现的几百幅壁画,还是感到不可理解。能够肯定的是,这些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肯定花费了惊人的精力,但对于他们的意义,我们知道的实在有限。
城内有一座叫做特勒米密劳蓬的住宅,至少有175个房间,分别围住21个天井和5个大院。考古学家在发掘这些住宅时,时常在天井或房间的地面,发现一些小圆坑,直径和深度都是一码左右。这是一些坟墓,里面还保留着骸骨,有些烧得半焦,有些洗得很干净,有些不按人骨的原形,另行排列。